陌上阁>历史小说>从百户官开始>第一百二十九章 天下无敌窝里斗

第一百二十九章 天下无敌窝里斗

  或许是知晓了李桓即将要离开京师的消息,谷大用、丘聚、张永等人全都赶了过来。

  在朱厚照为李桓所设的宴席之上,君臣之间放下了各自的身份,欢笑畅饮。

  在谷大用等人看来,李桓此番选择前往江浙福建沿海之地完全就是将自己置身于一个极其凶险的环境当中。

  这点就看这段时间刘瑾出入之间不但东厂派出大量的好手暗中护卫,甚至连京中驻军都派出了一个百户官率领兵马随护。

  即便是如此,刘瑾仍然是时不时的遭受到刺杀,可见刘瑾此番推行新政到底得罪了多少人,又有多少人想要刘瑾去死。

  哪怕是李桓以查锦衣卫千户韩凌灭门一案的借口前往地方,以文官集团对李桓的痛恨程度,如果李桓呆在京师之中还好,有刘瑾吸引了文官集团的目光,一时半会儿之间倒也没有谁来寻李桓的麻烦。

  然而一旦李桓离开京师,文官集团不介意连李桓一同也给料理,反正只要离开了京师,再想回京的话,那就是千难万难了。

  谷大用几人如今也算是将李桓当做自家的盟友来看待,再加上平日里双方没有什么利益冲突,相处的还算融洽,所以皆是开口隐晦的提醒李桓。

  只是李桓注意已定,对于谷大用等人的好意提醒表示感谢。

  看劝不动李桓,谷大用轻咳一声道:“罢了,李兄弟你此去须得小心才是,一路上多带锦衣卫护卫,实在不行,我从御马监腾襄四卫之中精挑细选一批干练之士随你前往,护你周全如何?”

  谷大用这话一说,朱厚照顿时眼睛一亮,他只是担心李桓的安危了,却是忘了想办法如何提高李桓的人身安全。

  谷大用的话倒是让朱厚照生出了派出兵马护卫李桓的想法。

  就听得朱厚照开口道:“李卿,朕这便传令腾襄四卫抽调三百精锐,随你一同前往福建如何?”

  李桓闻言不禁苦笑道:“陛下,臣是去查案,又不是去平定叛乱,带这么多人出京,人多眼杂不说,就是这一路上的折腾就够了。再说了,以臣的实力,如果说对方真的能够威胁到我的话,多了这三百精锐也未必能够起到什么作用。”

  朱厚照却是坚持己见道:“人多总好过人少,真的遇到了凶险,多一个人就多一份生机。”

  李桓笑了笑道:“陛下若是实在放心不下臣的安危的话,不若派一百士卒随我前往便是。”

  看朱厚照还想说什么,李桓就道:“陛下莫要忘了,臣祖籍福建,祖上承袭琅岐屿百户官之位,别的卫所调动不了,琅岐屿卫所的兵卒还是能够调动的。”

  听李桓这么说,朱厚照这才算是作罢,其实他也知道,派上百士卒护送李桓前往福建已经是有些过了,就像李桓所说的那样,又非是平叛,除非是地方卫所全都叛变了,佛则以他赐给李桓的权柄,随时可以抽调地方兵马听用。

  宴席过后,李桓陪着朱厚照在御花园当中慢慢的散步,这会儿朱厚照脚步一顿,猛然之间回首便是一拳打出。

  李桓见状只是微微一笑,身形一晃便避开了朱厚照那一拳,不过朱厚照却是连环攻击,打出一拳又一拳。

  好一会儿,朱厚照见触碰不到李桓的衣角便一脸笑意的收手看着李桓道:“朕修炼龙象般若功,平日里同丘聚他们几個老货交手,他们也是不敢同朕硬碰,结果却连李卿你的衣角都碰不到。”

  李桓闻言笑道:“陛下不愧是天家龙种,这龙象般若功陛下竟然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便已经达到了第二层境界,常人修炼至少要两三年时间,以陛下如今的实力,已是远超常人了。”

  朱厚照闻言先是一喜,似乎是在为自己的天资而得意,但是很快就忍不住摇头道:“朕同李卿你几乎同时修炼龙象般若功,结果伱都修炼到了第九层了,而朕也不过是才修炼到第二层,这……”

  看朱厚照一脸饱受打击的模样,李桓笑道:“陛下却是没说臣先前便已经修炼了十三太保横炼,再行修炼龙象般若功自然是事半功倍,突飞猛进。”

  朱厚照正色道:“朕知道李卿你如今实力惊人,可是朕也听闻江湖之上高手众多,正所谓双拳难敌四手,李卿此去须得小心谨慎才是,有些事朕宁可慢慢来,也不想李卿你为此而受到什么伤害。”

  别人不清楚,但是朱厚照再清楚不过李桓此行的真正目的,所谓的查案乃至为父报仇只不过是李桓此行目的的幌子罢了,相比李桓要做的事情,简直是微不足道的小事。

  李桓正要开口说话,就听得朱厚照道:“来人,取盔甲来!”

  很快就见丘聚、高凤二人带着几名小内侍捧着几件东西走了过来,李桓看了一眼大致能够看出,这应该是一件盔甲的各个部分。

  盔甲呈玄黑色,那颜色黑的发亮,一看便非是一般的凡铁锻造而成。

  朱厚照笑道:“这是朕特意命将作监取天外陨铁耗费足足一个多月的时间,特意为李卿你打造出来的盔甲。”

  说着朱厚照将其中一部分拿在手中,沉甸甸的,怕是足有十几斤之中,这不过是护臂部分罢了。

  轻轻的敲击了一下,声音悠扬,朱厚照正色道:“此盔甲坚韧无匹,将作监曾以火铳、强弩试射,也不过是在其表面留下那么一丝微不可查的划痕罢了。所以除非是李卿你站在原地不动,任凭床弩这等大杀器攒射,否则的话,有此盔甲在身,当可保你无恙。”

  李桓不禁心生感动,这样一件盔甲看似简单,实则无论是材料还是工匠,皆是世间难寻,就算是顶级的公侯之家见了,怕是也要眼红,希望能有一件这般的盔甲传家。

  看到李桓神色变化,朱厚照哈哈笑道:“来,为李卿披甲,让朕瞧一瞧李卿着此甲胄,可威武否!”

  高凤、丘聚几名小内侍上前,侍奉着李桓将那一件甲胄换上,不得不说这全套的甲胄在身,竟然将李桓浑身上下护持的无比严密,尤其是如心脏、背心、胸腹等要害部位,更是不用有丝毫担心。

  当甲胄上身,李桓曲肘、抬腿、挥拳,竟流畅如意,丝毫不受身上盔甲的影响,显然设计、打造这一身盔甲的匠师早已经考虑到了这些方方面面的细节。

  盔甲重达百斤,等闲的将领若是穿上,怕是坚持不了许久便要气喘吁吁承受不住了,但是对于修炼了外家功夫的猛将而言,这样一身不轻不重的盔甲却是最好的防身利器。

  尤其是对于李桓而言,区区百斤重的盔甲,对他来说不敢说轻若鸿毛,却也是感受不到丝毫的压力。

  一袭黑色甲胄在身,虽是纯黑色,却丝毫不显粗糙,表面锃亮,将李桓衬托的英武之气十足。

  一旁的朱厚照看着李桓那一身盔甲在身的模样不禁眼中放光冲着丘聚、高凤二人道:“大伴,给朕吩咐将作监,就按照李卿这具盔甲,为朕也打造一件出来。”

  显然是没想到朱厚照竟然还有这般人来疯的一面,两人不敢违背朱厚照的旨意,连忙点头应了下来。

  反正他们跟在朱厚照身边,早就知道朱厚照喜好武事,正跟着李桓修炼一门可以增长气力的功法,所以他们倒也不担心真的将盔甲打造出来会给朱厚照造成什么伤害。

  哗啦一声响,李桓冲着朱厚照拜倒道:“臣,拜谢陛下。”

  朱厚照竟然能够想到为他打造这么一身盔甲,这等宠信自是令人感动,李桓自也不例外。

  朱厚照上前将李桓扶起看着李桓道:“朕只希望李卿此去能够平安归来,朕还想着有朝一日你为朕之大将军,为朕开疆拓土呢。”

  李桓闻言豪情顿生,哈哈大笑道:“大明昭昭,山河永固,日月所照,皆为汉土!”

  朱厚照同样双目放光的道:“日月所照,皆为汉土。”

  大明正德二年三月二十八,一道圣旨传出,令满朝文武为之侧目。

  钦封李桓为中军都督府都督签事,享钦差仪仗,巡视福建、江浙诸省,彻查福建锦衣卫千户韩凌灭门一案,晓谕地方文武,皆受节制,凡有违逆者,许先斩后奏。

  这一道旨意直接炸懵了不少人,有人沉思思考天子在刘瑾推行新政的紧要关口突然之间派李桓以钦差的身份赴东南之地彻查锦衣卫千户灭门大案到底意指何方。

  同时也有人闻讯大喜,在京师重地,锦衣卫的力量极强,哪怕是他们恨李桓要死,纵有千般手段,却也难以施展,但是如果李桓离开了京师,他们便有把握让李桓再也没有机会回来。

  正常而言,做为代天巡查地方的巡查御史一般都是由文官充任,像李桓这般以锦衣卫官员、中军都督府都督签事武职的身份充任却是极其罕见。

  不过随后宫中传出的一道旨意让一些想要以此做问题的官员闭上了嘴巴。

  原来朱厚照又令督察院御史王守仁为巡查副使随行。

  王守仁在正德初年因为得罪了刘瑾的缘故被刘瑾贬谪至贵州龙场,这一呆就是两年时间,不久之前才在李桓的建议之下,由天子下诏将其召回,入督察院,任命其为十三道监察御史当中的福建道监察御史。

  可以说王守仁从贵州龙场一驿丞一跃成为十三道监察御史之中的一道监察御史,绝对是一飞冲天了。

  虽然说品阶上没有提升多少,可是权柄之上简直是天壤之别。

  驿丞是什么官傻子都知道,可是负责一道监察的监察御史,那可是权柄赫赫,几乎无其不可监管的部门。

  任何一道监察御史下到地方几乎就相当于是代表天子的巡按御史,见官大一级,无人不受其监察,纵然是分封地方上的王爷见了,也要畏惧上几分,生怕对方一道奏章呈于天子,为自己带来祸事。

  虽然说此番天子任命李桓为钦差正使,王阳明为钦差副使,有违常例,毕竟朝中文武早已经习惯了以文御武,这一次却是将李桓摆在王阳明这监察御史上面,自然是让不少官员很是不满。

  可是考虑到李桓身份的特殊性以及这次也是彻查锦衣卫内部大案,文官集团倒是罕见的没有在这件事情上面大做文章予以阻挠,使得天子的旨意顺利通过。

  李桓接到天子旨意之后,第一时间便命令陈耀召集三百锦衣卫,与此同时,谷大用前日所许诺的一百腾襄四卫精锐甲士也由一名百户官的带领下前来听用。

  负责统领一百腾襄四卫锐士的百户官名唤赵大柱,名字虽然不怎么样,但是这赵大柱在腾襄四卫之中能够脱颖而出被谷大用挑选出来给李桓听用却是有着真材实料。

  年约三十岁的赵大柱出身于地方卫所,其父乃是世袭卫所千户,只可惜他上有两个兄长,所以那世袭的千户官与他自是无缘,但是赵大柱却又天生神力,自幼习武,练就了一身好武艺。

  于是赵大柱之父便在千年谷大用整顿腾襄四卫营之时疏通关系将赵大柱给送进了腾襄四卫营。

  赵大柱凭借着一身强悍的实力在一次军中大比之中进入了谷大用的视线,从一介小伍长一跃成为统领上百精锐兵卒的百户官。

  其一身实力之强被谷大用赞为腾襄四卫营近两万人中前三甲之列。

  说实话,李桓见到赵大柱的时候还真的是颇为惊讶,因为赵大柱修炼的同样是将门传承的横炼外家功夫,一身实力之强在李桓看来甚至要强出陈一刀几分,绝对是一流好手中的佼佼者。

  因为出身世袭千户之家,再加上又在御马监统辖的腾襄四卫营听用,所以赵大柱对于被派到李桓手下听用并无一丝的不愿与不服。

  相较于文官集团那种面对锦衣卫或者太监又或者武将之时的那种高傲与不屑,赵大柱的出身显然不会有这种毛病。

  尤其是李桓主动与他交手之下,不过十几招便令其毫无招架之力,这一下就让赵大柱对李桓心悦诚服。

  看着三百锦衣卫、一百腾襄四卫精锐甲士,虽然说只有四百人,但是李桓竟有一种直面上万人马的感觉。

  巡查完了锦衣卫以及一众兵卒,李桓冲着陈耀道:“可曾通知了那位王阳明监察御史?”

  陈耀闻言忙道:“陛下旨意下达后,属下已经第一时间派人前去通知王御史前来此地汇合,或许那位御史大人就如同那些文官一样,根本就不记大人将他从贵州龙场那鬼地方调回京师的恩情,故意摆架子也说不定!”

  不只是陈耀有这般的想法,可以说在场一众人,包括那位新来的赵大柱也是一样的想法。

  朝堂之上文官瞧不上武将,早已经是一个惯例,更何况还是监察御史这样清贵的官员,真要说王阳明会高看他们一眼,便是他们自己都不信。

  李桓虽然也知道这位五百年来仅出,儒家最后一位圣人肯定非是凡夫俗子可比,但是他对王阳明的印象更多的是来自于后世的记载,至于说王阳明本人究竟秉性如何,李桓还真不好判断。

  毕竟他与这位名动后世的儒家大佬从没打过交道,更是连一面都没有见过。

  不过李桓倒是不认为王阳明会因为他锦衣卫以及武臣的身份而对他有什么看法,如果说真的如此的话,那他就不是王阳明,未来的心学集大成者,成为世人公认的儒家最后一位圣贤了。

  陈耀看李桓神色平静,倒也看不出李桓到底是什么心思,心中不禁对那迟迟还没有到来的王守仁生出几分不忿来。

  看着李桓,陈耀道:“大人,要不要属下派人去催一催对方,大人才是此行的正使,而他不过是一个副使罢了,就算他是清贵的监察御史,也不该让大人在这里等着他吧。”

  李桓摆了摆手笑道:“不必,那王阳明又不似咱们一般早有准备,一得了圣旨便可随时出发,再等等就是了。”

  既然李桓这么说了,众人自然是老实的站在那里等着。

  王守仁自己接到那一份圣旨的时候也是颇为讶异,同时心中那一团不解的谜团也一下子解开了。

  本来王守仁被贬谪前往贵州龙场任一驿丞,日子虽然清苦了一些,可是他却摆脱了世俗烦恼与种种纠缠,在那堪称世外清净之地潜心整理一身所学。

  就在不久之前,他终于将一身所学融会贯通,悟出了心学一脉的至理。

  在整理出自己所学所悟之后,王阳明想要在当地讲学,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朝廷一道旨意将他召回,并且还是从一介贬谪的驿丞高升成为一道监察御史。

  朝堂之上刘瑾权柄赫赫,气焰滔天,而他当初就是因为得罪了刘瑾才被贬谪贵州龙场之地的,按说这种情况下,绝对没有谁会冒着得罪刘瑾的危险将他这么一个贬谪之人调回京师。

  但是偏偏朝廷就传来了这么一道旨意,王阳明带着满心的疑惑回了京,然后去了督察院办理了履任的文书。

  王阳明还记得当时他拿着吏部的文书同督察院的吏员办理手续的时候,督察院当中不少人看他的眼神是那么的古怪。

  当时王阳明还不清楚那些人看他的目光到底是什么意思,不过没有多久,王阳明便从一些友人口中知晓了其中的原委。

  感情他之所以能够从贵州龙场被调回京师,还获任一道监察御史的清贵职位,完全是因为李桓奏请天子的缘故。

  知晓自己是因为李桓才被调回京师,王阳明自然是非常不解,因为他自问同李桓根本就没有什么交集,也没有什么渊源。

  当初他被贬谪地方的时候,李桓都还没有入京,等到李桓入京了,他早已经在贵州龙场安顿下来了。

  可以说如果不是李桓的名头太盛的话,王阳明甚至都不知道李桓究竟是何方神圣。

  看着那圣旨,王阳明突然之间生出一个感觉,那就是自己之所以被调回,恐怕就是为了给李桓前往福建一行做一个副使。

  说实话,王阳明对于李桓并没有什么异样的看法,至于说外界对于李桓的污蔑,王阳明自然是嗤之以鼻,孰对孰错,孰是孰非,他王阳明还是能够看得清的。

  甚至因为他是因李桓的缘故才被调回京中,得以如了督察院,而督察院同李桓之间的纠葛,那是人所周知,可以说督察院之中的那些御史,十之八九都恨不得将李桓给弹劾落马,然后给他定一个抄家灭族的大罪。

  可想而知这种情况下,同李桓扯上了关系的王阳明在督察院当中自然就成了一个另类的存在,不少人甚至暗中对其冷嘲热讽,也就是王阳明经历了一场贬谪,在贵州呆了三年,整个人心性早已经沉稳,对于旁人的看法根本就没有放在心上。

  看着手中的圣旨,王阳明召来身边唯一的一名弟子徐爱道:“曰仁,收拾一下行礼,随为师前去见钦差李桓!”

  徐爱看着王阳明手中的圣旨不禁道:“老师,您真的要接下这一份圣旨啊,本来您因调回督察院之事便被督察院的众人所误解,若是此番接下这一份圣旨,做了那李桓的副使,到时候只怕所有人都会以为您同他乃是一党。”尛說Φ紋網

  王阳明闻言不禁哈哈大笑,看了徐爱一眼道:“曰仁,为师行事,又何曾在意他人如何评价,若是他们认为王某是李桓同党,那便是吧!”

  徐爱闻言冲着王阳明躬身一礼受教道:“弟子这就去收拾行李。”

  当王阳明带着弟子徐爱出现在李桓面前的时候,李桓不禁颇为惊讶的看了王阳明一眼。

  王阳明时年近四十岁,可是整个人看上去却丝毫不像年近四十许的人,精气神饱满,已然有了宗师气象。

  “这是……”

  李桓心中暗惊,都说京师乃是藏龙卧虎之地,但是李桓这段时间还真的没有见到过什么让他看不透的人,就算是有隐形匿迹的强者,实力也不比他强出多少。

  但是这会儿看着王阳明,李桓竟然有一种看不穿对方的感觉,王阳明给你给李桓的感觉就如同一方深潭一般,深邃而又不可揣测。

  就在李桓打量着王阳明的同时,王阳明同样也是在观察着李桓,李桓名声在外,哪怕是凶名,那也是知名度啊。

  “好一个少年才俊,当真是国朝不可多得的人才!”

  虽不知李桓才学如何,但是单凭李桓那一身天下罕见的武力,那也可以说的上是一代将才了。

  可以说二人见到对方的第一眼的印象都非常之不错。虽然说李桓年不足二十,可是谁让他受天子宠信,小小年纪便身居高位,论及品阶更是远超身为监察御史的王守仁。

  因此王守仁第一时间冲着李桓拱手一礼道:“下官福建道监察御史王守仁,拜见李大人!”

  李桓见状忙大步上前冲着王阳明笑道:“李桓早就听闻阳明先生之大名,今日一见,果真是名不虚传!”

  托住王阳明下拜之举,李桓一脸的笑意道:“此番能得阳明先生相助,福建之行当可无忧矣!”

  虽不知李桓为何这般的热情,不过王阳明却是显得颇为平静,并没有因为李桓的礼遇而有什么变化。

  “大人谬赞了,此番下官定会尽力辅助大人办好差事。”

  看王阳明一副公事公办的态度,李桓倒也没有生气,他是什么名声再没有比他自己更清楚的了,王阳明没有一上来便摆着一张脸拒之千里便已经是超乎预料了。

  说话之间,李桓看了看,结果发现王阳明竟然只带了一名弟子,就连行礼什么的也不过是一个包裹不禁诧异的道“阳明先生,你的人什么时候能够赶到?”

  只当王阳明的仆从应该还在后面,所以李桓询问了一句。

  结果王阳明捋着胡须摇了摇头道:“此去只有下官与弟子徐爱二人,别无他人!”

  李桓不禁一愣,随即笑道:“阳明先生当真洒脱,李某钦佩。”

  说着李桓冲着王阳明道:“不知先生可能骑马否?”

  王阳明微微一笑道:“诗书礼乐御射本就是我读书人的根本,阳明虽不比大人,却也能上得战马。”

  李桓大手一挥道:“来人,给阳明先生备马!”

  李桓已经看出王阳明一身修为高深莫测,就连跟在他身边的弟子那也是颇有几分修为,自然不会担心两人会因为骑马的缘故而受伤什么的。

  很快众人翻身上马,就听得李桓一声令下,顿时浩浩荡荡数百人的队伍向着城门方向而去。

  这一路上,李桓等人闹出来的声势却是不小,不少人都远远的观望着,尤其是那三百锦衣卫、一百精锐甲士更是让许多人看的目瞪口呆,至于随后的王命旗牌等旗号更是将李桓他们这一支队伍的声势提升到了极致。

  真正出了京师,原本的热闹景象顿时消失,大队人马行进,哪怕是官道常年维修,所过之处依然是烟尘滚滚,不过半天时间,几乎所有人身上都布满了风尘。

  真当古代的交通环境非常好啊,晴天的情况下就是烟尘滚滚,风沙漫天,若是赶上了大磅礴,那道路几乎是成了烂泥潭,难以行进。

  所以说一个人远道而来,风尘仆仆那已经是运气相当不差了,至少没有赶上阴雨天气,否则那就不是风尘仆仆,而是一身的泥水了。

  正常来说,如果李桓一行人想要在短时间内前往福建、江浙之地的话,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直接走京杭大运河一线,借助水路,直接便可抵达杭州府,进入江浙地界。

  只是李桓却没有走水路的意思,反而是沿着官道一路南下,经保定府、顺德府,一路马不停蹄,除了必要的休息之外,几乎是没有怎么停歇。

  大半个月之后,一行人便已经进入河南开封府地界,这一路之上,经过多日的相处,李桓同王阳明倒是熟悉了不少。

  王阳明虽为博学鸿儒之士,可是李桓也不差啊,本身就曾经历过前世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如今更是有着过不不忘之能,这几年之间,李桓可不单单是习武,前身习文的习惯也是继承了下来,翻看了不知多少典籍。

  因此在同王阳明的交谈之中,有意无意之间所流露出来的那种广博的学问以及对待一些问题令人耳目一新的见解让王阳明都大为惊叹。

  虽然不敢说刷足了好感度,成为至交,但是李桓敢说,经过他这些日子同王阳明的交流辩论,王阳明对待他的态度已经在不知不觉之间发生极大改变。

  此时一辆马车之上,李桓同王阳明相对而坐,在二人面前却是一张棋盘,黑白棋子犬牙交错,可见两人在这棋盘之上交锋之激烈。

  王阳明将一颗棋子落下,看了李桓一眼道:“李大人,你这一路上走走停停,照这般下去,怕是两个月都赶不到福建啊。”

  李桓只是笑了笑道:“不急,不急,慢慢来,欣赏一下这一路上风土人情也是不错啊。”

  捋着胡须,王阳明淡淡道:“不知下一站,大人准备在何处欣赏风土人情呢?”

  李桓笑道:“既然来了开封府,那么咱们总该去拜访一下那嵩阳书院,游一游那千年古刹,据说嵩阳书院乃是儒家几大圣地之一,与之毗邻的少林寺更是禅宗祖庭,阳明先生莫非就没有兴趣吗?”

  听李桓这么说,虽然心中清楚李桓的目的根本就不是欣赏什么千年古刹,也不是去拜访什么儒家圣地,但是对于他这种文人来说,无论是佛门圣地还是儒家圣地,都有着莫大的吸引力。

  心思转动,王阳明微微一笑道:“李大人乃是钦差正使,王某一切听从李大人安排便是。”

  说着王阳明看了李桓一眼,意有所指道:“刘公公所推新政,初心是好的,可是岂不知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许多益民之政经一些官员推行便一下变成了害民之政,这一路行来,料想大人也看的分明吧!”

  李桓一子落下道:“阳明先生也说了,新政无错,错的是这执行新政官员,不是吗!”

  王阳明听出李桓话语里的意思,喟然一叹。

  一日后,一队人进入了登封县境,三百锦衣卫与百余甲士自有安排,而李桓则是带了十几名锦衣卫并王阳明师徒二人,一行人纵马奔着嵩阳书院而去。

  嵩阳书院乃是天下有名的书院之一,虽然说早些年朝廷为了打击天下各大书院的影响力,嵩阳书院几度遭到毁禁。

  可是自成化朝末期开始,嵩阳书院便开始再度发展起来,尤其是在孝宗皇帝在位十几年间,嵩阳书院在文官集团的扶持之下,蓬勃发展,一跃成为天下间有数的大书院之一。

  进入这些书院有名士教导,更有朝堂致仕的官员宿老任教,有师资、有人脉,以至于许多学子纷纷前来求学。

  渐渐的在朝堂之中隐隐形成一股潜在的学院势力,可想而知这些学子在这里求学,互为同窗,若是有朝一日能够高中,入朝为官,这便是天然的同党啊。

  大明开国自朱元璋起便大力推动科举教育,虽然说朱元璋对于官员无比苛刻,但是对于教育的重视绝对是千古罕见。

  甚至不惜给予这些读书人以极高的待遇乃至特权,经过上百年几代君王的努力,大明在教育方面较之历朝历代绝对走到了巅峰。

  不过自朱元璋开始,历代帝王也是一直不遗余力的打击书院教育,因为历代帝王很清楚,这种教育方式绝对是滋生朋党的温床。

  嵩阳书院在这种情况下四度遭到毁禁,不过在经过孝宗时期的大力发展,如今的嵩阳书院占地广袤,建筑群落遍布,四方求学之士成百上千,怕是丝毫不下昔日嵩阳书院巅峰之时。

  李桓就那么站在嵩阳书院入口处,看着那三五成群的求学士子结伴进出,一切是那么的宁静、祥和。

  突然之间李桓看向正在打量着嵩阳书院的王阳明道:“阳明先生,你说大明自太祖开始,几代帝王封禁地方书院,此举是对还是错?”

  王阳明显然是没有想到李桓突然之间问他这么一个问题,一时之间就算是王阳明也有些迟疑起来。

  书院存在的好处自然是能够更好的教书育人,为国家培养贤良之才,这显然是书院的好处。

  毕竟以往各类典籍在民间极其罕见,读书人想要寻一本书都要前往高门世家求取,那个时候书院的存在显然为许多求学的读书人提供了良好的读书环境。

  有鸿学硕儒指点,有堆积如山的典籍可以翻看,书院的存在绝对是大大的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然而随着造纸术、印刷术的完善,再加上大明经过上百年不断的完善、发展各级官学教育,已经彻底的解决了读书人求学的困难。

  这个时候书院的存在也就没有当初那么重要,反而因为极有可能会成为滋生朋党的温床而被朝廷禁毁。

  李桓看着王阳明那一副迟疑犹豫的模样不禁笑了笑道:“想来先生你心中也明白这书院的存在于我大明究竟是利还是弊了吧!”

  王阳明一声长叹道:“可是书院的存在本身是没有错的,错的只是其中的人罢了!”

  李桓闻言不禁心中暗赞,不愧是五百年仅出的圣人,显然他对书院的问题看得很通透。

  书院没错,错的是那些进入书院求学的人,李桓敢说,这书院之中,至少大半的求学之人在前来书院求学之时,心思便已不纯。

  要说大明亡于党争绝对是夸张之词,但是大明党争之烈绝对是大明亡国的一大原因,虽然说如今大明尚没有出现党争,可是文官集团一家独大的局面已经形成,再发展下去势必就是党争。

  不得不说大明的文人真的很厉害,先是同武勋争,同心协力,借着土木堡之变一举将在朝堂之上同他们并肩而立的勋贵集团搞死搞残,彻底的打压下去。

  没了武勋集团的约束制衡,文官集团迅速膨胀,逼得天子不得不重用宦官,於是文官集團便继续同宦官集团相争,镇压了宦官集團之后,放眼朝堂内外,天子、武勋、宦官皆已无力同他们相争,于是再无敌手的文官集团便开始玩起了窝里斗,内部分裂成几大派别,生生的将党争发展壮大,上演了明末赫赫有名的党争大戏。

  其中最有名的當属东林党,而东林党便是由东林书院而发展壮大,最终成为主导朝堂乃至主导大明走向的一股强大力量。

  看王阳明出神,李桓微微一笑道:“好歹也是传承了近千年的古老书院,虽几经封禁,但是几度起复,底蕴仍在,阳明先生可愿同李某一同感受一下此间书院之千古文化魅力。”

  收回思绪,看了李桓一眼,王阳明轻叹一声,一边跟着李桓走进嵩阳书院,一边道:“陪你走上这一遭,也不知对这嵩阳书院而言,究竟是福还是祸。”

  李桓闻言忍不住笑道:“太上曰:福祸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是以天地有司过之神,依人所犯轻重,夺人所算!”

  此句出自《太上感应篇》,以王阳明之博学自然再清楚不过其中道理,也知道李桓说这话的意思。

  所以说王阳明原本的忧虑随着李桓这话一出越发的深了几分,原本明媚的阳光,竹林掩映的庭院,乃至那三五成群结伴的文人士子,在王阳明眼中仿佛渐渐的多了一层阴霾之色。

  李桓一身劲装打扮,而王阳明也是随意着装,在这尽皆青衫长袍的书院当中可谓显得极为另类。

  因此当二人走进嵩阳书院,登时便引来了四周不少文人士子的侧目,甚至没等二人走进书院几步,便有几名身着青衫的士子冲着二人大步而来。

  【一万字大章送上,晚上还更新,能求个月票打赏不。】

  PS:推荐好友520农民精品上架新书《重生2008:我阅读能赚钱》【沐阳重生2008,正值风华正茂,左拥漂亮女友,右握阅读系统。单女主,主打实体工业,无套路轻松文。】 陌上阁为你提供最快的从百户官开始更新,第一百二十九章 天下无敌窝里斗免费阅读。https://www.xszww8.net
  https://www.xszww8.net/html/132/132538/8077766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s://www.xszww8.net。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s://m.xszww8.net